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今年以來,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創新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聚焦“育種”、聚力“扶苗”、聚心“造林”、聚能“強樹”,推動“種子”企業梯次升級、接續發展,創新打造優質企業培育“濱州模式”。
聚焦“育種”,培優培強優勢產業
濱州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全面提升“八個品質”,其中的“發展品質更高”要求,讓高端、高質成為濱州制造代名詞。
為培優培強優勢產業,市工信局梳理細分全市19條重點產業鏈,參與起草《濱州市市級領導“1+5+N”幫包責任制實施方案》,市級領導牽頭幫包產業鏈發展。制定實施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建立濱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重點培育清單。加快推動企業質效倍增,謀劃實施“工業企業倍增計劃”,優選一批存量優勢企業進行重點試點培育,力爭用3—5年時間推動試點企業實現規模倍增。
今年以來,我市輕量化鋁新材料產業成功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鄒平市成功入選山東省工業強縣。全市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35家,同比增長350%;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3家,同比增長173.5%;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家,同比增長325%;市級、省級、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總量,均實現了當年倍增。同時,培育世界500強企業1家、中國企業500強5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7家,山東民營企業100強9家、山東民營企業行業領軍10強5家、山東民營企業創新100強7家、山東民營企業創新潛力100強3家、山東民營企業吸納就業100強6家。其中,魏橋創業集團蟬聯山東民營企業榜首,并位居世界500強第199位。
為做大規上企業規模,市工信局篩選營業收入達到1600萬元的“小升規”工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30家,比去年新增181家。
聚力“扶苗”,助推企業固本強基
品牌即實力、品牌即信心,“強品牌”是強大國內市場的根基。市工信局推動企業落實質量主體責任,提升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引導企業走高端智能綠色發展方向。同時,加強企業品牌建設,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塑造品牌核心價值,增強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協同發展。
今年,我市5家企業入選山東省質量標桿,7家企業入選省級綠色工廠,11家企業入選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2家企業獲第七屆山東省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同時,全市7家企業入選第一批“好品山東”品牌名單;“魏橋”品牌連續18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連續3年入選“世界品牌500強”;中裕食品獲頒“好品山東”形象標識授權證書,并作為“好客山東好品山東”重點宣傳的12家代表企業之一,被全國推廣。
市工信局牽頭舉辦了產業鏈融鏈固鏈對接交流會系列活動,促進產業鏈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機構、公共服務平臺等合作對接,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聚能“強樹”,增強企業內生動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市堅定不移推進“雙型”城市建設,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持續領跑全省。市工信局實施平臺賦能行動,加強科技創新平臺的承載支撐作用,驅動企業科技創新位置前移,提升完善創意設計中心服務能力;制定《濱州市加快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促進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逐步實現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加大智轉數改力度,推動數字化改造、智能化轉型,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我市新培育8家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8個項目入選省第一批技術創新項目計劃;新培育5家企業入選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企業入選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新培育53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和36家市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超前完成全年建設5000個5G基站的任務目標,累計開通9657個;印發實施工業互聯網全覆蓋行動計劃,開展互聯網牽手行動、軟件應用培訓等活動,助力企業上云1000余家,8家企業入選省數字經濟重點項目。
聚心“造林”,塑造優良產業生態
企業發展離不開優良的生態。市工信局不斷夯實優良產業生態根基,延鏈強鏈為企業營造最優“生態圈”。
實施人才素質提升行動。征集企業培訓需求,分行業、分專題、分類型開展企業家培訓,先后舉辦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高科技人才賦能制造業發展等培訓活動10余次,累計培訓3000余人次。深化高層次人才創新支撐作用,加快高技能專業人才培養,助力企業良性循環發展。目前,全市共有5家省級公共實訓基地、4家市級公共實訓基地,8名專家入選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名專家入選省產業鏈尖端技術人才。
推動政策落實落地。市工信局加強對全市42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培育,對“專精特新”企業開展普惠性全覆蓋服務和“點對點”精準化服務,編印“濱州市專精特新工作手冊”,累計向企業發放2000余份;篩選170家重點工業企業匯編成冊,深入企業精準對接,宣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材料首批次等惠企政策,幫助解決企業在創新發展以及生產經營中的痛點、難點、堵點。
貼心服務助企紓困。市工信局常態化實施工業運行聯系服務機制,針對全市規上企業和產值下降企業,逐戶開展調研走訪,建立“1+N”清單臺賬,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發揮“技改小分隊”服務項目作用,持續實施“千項技改、千企轉型”雙千行動,對409個重點工業技改項目,堅持月調度月通報,幫助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推進項目早開工、快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