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愛建·一封老領導的來信 揭開滄海桑田的濱州工業史

發布時間:2022-09-13 14:25:32   1101794 作者:記者 劉清春 通訊員 張麗媛 荊曉玉 報道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濱州日報/濱州網 日前,濱化集團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我市老領導趙延孝的手寫信。這封來信,揭開了濱州化工史五十多年的故事,而為全市矚目的濱化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正是在這半個多世紀的積淀中孕育而成的!

趙延孝認為,濱化集團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創造了兩項世界最大,再一次證明濱州人有智慧有能力辦大事、成大事 

信中,他寫到:“最近一個時期,我在濱州日報、濱化報上不斷看到我們濱化集團濱華新材料公司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情況的報道。對我們濱州又興建起這樣個高質、高端、高效的大項目、好項目感到十分高興,很受鼓舞……”

在信中,他以專業的眼光判斷項目的市場前景,條分縷析、細致論述,其觀點讓濱化集團倍感珍貴。

他特別表示,該項目創造了一項世界最大——80萬噸/年丁烷異構化裝置是目前世界上單體設計產能最大。 

趙延孝認為,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布局結構優化、規模體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撐帶動力強,是一個現代化的高端化工產業園區。它的建成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將占有一定地位,產生一定影響。它和我們濱州的濱化、京博、魯北化、濱陽、長悅、博信油脂等眾多石化企業、鹽化工企業、油脂化工企業連成一片、優勢互補,使濱州形成一個強大的產業化、園區化、規?;?、集約化、生態化、安全化的高端化工產業集群,成為世界高端化工產業基地。它也充分展現出濱州是個充滿生機活力、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工業強市”。

基于此,趙延孝認為,該項目再一次證明濱州人有智慧有能力辦大事、成大事!

趙延孝回憶,北鎮化肥廠建成投產,北鎮化工廠的成立,揭開了惠民地區大上化工廠的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趙延孝在這封信中,自稱“我是濱州化工戰線上的一個老兵。和對濱州化工做出巨大貢獻的張忠正老總是老戰友、老朋友……”

這句話不簡單,它是趙延孝與濱化五十多年感情的寫照。

趙延孝,1939年出生,從惠民專署工業局的一名技術員一直干到分管工業的副專員,再到濱州地委委員、行署常務副專員,省人大常委會濱州地區工作委員會主任。在幾十年的工作中,他親身見證了濱州工業發奮圖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全過程。 

他曾在個人回憶錄《難忘的歲月——我在濱州的工作經歷》一書回憶:“1966年春,省里分配惠民專區建設第一套小氮肥廠,廠子規模不大,但工藝流程比較復雜,設備繁多,又系高溫高壓,操作條件要求十分嚴格……”也正是從這一年起,惠民地區經委開始籌建北鎮化工實驗廠,設計規模為6000噸/年的石油裂解裝置。期間,惠民地區工業辦公室決定成立全區第一個化工研究所,研究所由北鎮糠醛廠和北鎮化工實驗廠組成,1968年合并成為北鎮化工廠,形成了濱化集團的雛形。

“濱縣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配備得力干部,抽調技術人員、大學生,光是大學本科生就有一二十名。我在專署工業局,就我一個人分工這方面工作,建這個廠子的一些前期準備工作,從報項立項,選擇廠址,落實水、電、交通運輸條件,工人培訓以及設備安裝等,直到投產,我都直接參與了,有時就是我主辦的……廠子開建以后,特別是設備安裝階段,我不間斷地到廠里了解安裝質量和進度情況,幾乎是盯在廠里?!?/p>

▲趙延孝(右三)與其他老領導在濱化

趙延孝回憶,北鎮化肥廠正式建成投產,揭開了當時整個惠民地區大上化肥廠的序幕,各縣上化肥廠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趙延孝介紹說,“1970年到1975年是惠民地區大上小化肥最快的幾年,平均每年都有兩個廠子建成投產?!?970年10月22日這一天,濱化歷史上第一個項目——2200噸/年燒堿項目一次開車成功,拉開了濱化集團建設發展的大幕。

“到1975年底,全區12個縣,每個縣都有了一個小氮肥廠,規模都是年產合成氨3000噸,都是國家撥款,每個廠子220萬元到240萬元?!倍?,歷經五十多年艱苦奮斗和創新突破,濱化集團已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化工企業集團,戰略目標清晰鮮明,產業鏈條愈加完整,持續健康發展的態勢良好,未來可期。

穿過半個多世紀的光陰,趙延孝感慨:“通過濱州工業走過的歷程,我感到,只有改革開放才能促進發展。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積極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敞開胸懷、擁抱世界,抓住迎面而來的新技術革命浪潮、新舊動能轉換機遇,創新作為,工業將會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p>

責任編輯:王儀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