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百名歷史人物】一方諸侯諸葛爽
諸葛爽,博興縣人,出生于唐朝末年。他家境貧寒,早年曾經到縣衙里做事,積累經歷,做了一名小吏,再晉升為伍長。因為做錯了一件小事,被縣令打了板子,一氣之下,他辭官而去,過起了在鄉間的流浪生活。他靠挨門演唱討生活,受盡了人間屈辱。
咸通九年(868年),駐防桂林的徐州士兵因超期服役,且還鄉無望,于是在桂州嘩變,劫奪糧庫,擁立糧料判官龐勛為都將,擅自卷旗北歸。變軍過湘江、渡長江、越淮河,占領徐州,一路搶掠。來年,他們提出條件,要求朝廷招降他們,又遭到拒絕,走投無路,他們殺死地方長官崔彥曾,龐勛自稱將軍,封官授職,據險扼守,遠近亡命之徒紛紛投靠,一時聲名大振。諸葛爽也前往投奔,先當了一名小卒,因作戰勇敢,晉升為小校。在朝廷派來的沙陀大軍的圍剿下,龐勛很快大敗,于是,諸葛爽率部下百余人與泗州守將一起歸順朝廷。
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起義爆發。為瓦解農民起義軍,朝廷下發《詔討王仙芝等詔》,聲明“因吉兇于反掌之間,變禍福于立談之際”,將諸葛爽等人的反正作為典型,其官職也不斷晉升,累遷至汝州防御使。
廣明元年(880年),唐王朝派遣大元帥李琢為招討使討伐割據晉陽、云州,即今天山西太原、大同一帶的沙陀族首領李國昌、李克用父子。諸葛爽奉命率領東都洛陽守軍北上赴代州救援,主帥李琢上奏朝廷,保舉諸葛爽為北面招討副使,協助自己,結果唐軍大獲全勝,諸葛爽因功晉升為夏綏銀節度使,再進檢校尚書右仆射。同年年底,聲勢更為浩大的黃巢起義軍,開始向唐朝都城長安進軍,唐僖宗詔命諸葛爽率代北行營兵馬緊急趕回關中救駕。當諸葛爽率軍行進至櫟陽,即今天陜西臨潼東北的櫟陽鎮時,得到潼關失守的消息,他沒有日夜兼程率軍勤王,而是就地停止不前。不久,黃巢攻破長安,唐僖宗逃往四川成都。
黃巢占據長安后,派人勸降了諸葛爽,授予他河陽節度使。于是,諸葛爽帶領本部人馬前去上任,唐朝的河陽節度使羅元杲急忙整軍備戰。這個羅元杲本是唐朝神策軍的將領,其貌不揚,能力平常,走了太監的關系才當上了節度使,又拼命地搜刮地方財物巴結京中權貴,百姓怨聲載道,當聽說諸葛爽的大軍到來時,士兵們紛紛扔下武器,陣前倒戈,羅元杲只得逃奔僖宗行在。中和元年(881年),諸葛爽也秘密派人到唐僖宗處表示自己委身黃巢乃迫不得已,一有機會當重新歸順朝廷,唐僖宗也授予他河陽節度使,并進位檢校司徒,授京師東南面招討諸行營副都統,次年又被任命為諸道行營左先鋒使,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使相榮銜。
中和二年(882年)六月,諸葛爽攻打黃巢部將朱溫盤踞的同州城,朱溫偃旗設伏,擺出空城的樣子,諸葛爽以為朱溫已經逃遁,于是卸下防備,軍士解甲休息。正在此時,朱溫伏兵盡發,打了諸葛爽一個措手不及。諸葛爽猝不及防,丟棄戰馬、士兵,倉皇逃跑。
黃巢占領長安,唐僖宗逃亡四川,各地割據一方的藩鎮紛紛擁兵自重,極力擴大自己的地盤。臨鎮的魏博節度使韓簡自恃兵強馬壯,有兼并的志向,決定先拿諸葛爽開刀。中和二年(882年)八月,韓簡趁諸葛爽新敗,出兵攻河陽,大敗諸葛爽于修武,諸葛爽棄河陽城逃走,韓簡留大將守河陽,自己又帶兵攻擊鄆州。河陽人邀請其返回,諸葛爽得到消息后率一千人迅速返回河陽,抵達孟州。魏博守軍大驚,然而諸葛爽禮貌地對待了它們,給予其賞賜后令其返回魏博。這時,黃巢起義軍在唐軍的攻擊下面臨失敗,許多黃巢軍將趁機投奔諸葛爽,諸葛爽的力量得到增強。韓簡攻鄆州不克,遂回師河陽,但因后方混亂,軍心動搖,投降諸葛爽的黃巢降將李罕之與之在新鄉遭遇,韓簡大敗,在逃亡途中被殺,諸葛爽由此聲名大振。
經過黃巢之亂后,關東藩鎮逐漸脫離唐廷掌控,節帥“皆自擅一籓,職貢不入,賞罰由己”,朝廷不能制,只得姑息。朝廷累加諸葛爽檢校司空,詔為東南面招討使,又令其率軍討伐割據一方的秦宗權。諸葛爽趁機保舉李罕之為副職,率部出征。
光啟二年(886年),諸葛爽病死于軍中,他手下的大將劉經、張全義、李罕之等擁立其子諸葛仲方為帥。諸葛仲方年幼,實際權力掌握在劉經等人手里,為爭權奪利,他們很快內亂,被虎視眈眈的其他藩鎮消滅。諸葛爽出身貧賤,成名后又有所反復,特別是投降黃巢一事,為后人詬病,但是,無論何人都評價他有智謀,法令嚴明,治軍嚴謹?!杜f唐書》評價諸葛爽說:“爽雖起群盜,既貴之后,善于為理;所至法令澄清,人無怨嘆,人士以此多之?!?/p>
作者單位:中共濱州市委黨史研究院(濱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濱州百名歷史人物》,略有修改。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