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百名歷史人物】凌煙閣功臣段志玄

發布時間:2022-10-12 09:35:01   706958 作者:侯玉杰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段志玄(598-642),本名段雄,字志玄,今鄒平市人。唐朝名將,開國功臣,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十。

隋朝時,段志玄的父親段偃師曾任太原郡文案,是一名負責公文兼作幕僚的吏員,與鎮守太原的李淵關系密切,是李淵的積極追隨者。段志玄跟隨父親生活,客居太原,少年時,他英俊瀟灑,無所顧忌,是著名的孩子王,連當地的無賴少年也懼怕他,而他與李淵的公子李世民卻相識和友好。

隋朝末年,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段志玄年僅14歲,從軍遠征,勇冠三軍。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反隋時,段志玄募兵一千多人隨從,被授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他追隨李世民,治軍嚴謹,作戰勇敢,以勇武著名。起義軍一路平霍邑,戰勝宋老生,再破絳郡,攻占永豐倉,參加了起義早期的主要的戰役,每次都是作為先鋒,攻必勝,戰必克,因功晉升左光祿大夫。沖鋒陷陣,

他曾跟從柴紹、劉文靜與隋將屈突通相持于潼關。劉文靜被敵將桑顯和襲擊,軍隊潰散,段志玄親率二十余名騎兵救援,連殺幾十名敵軍救出劉文靜。戰斗中,段志玄被流箭所傷,他擔心影響士氣,堅持帶傷作戰,帶領士兵反復殺入敵陣,敵人大敗。屈突通戰敗逃跑,被段志玄率領的唐軍擒獲,段志玄因功晉升右光祿大夫上柱國,封臨濟縣侯,食邑三百戶。段志玄又跟從李世民討伐薛舉、劉武周,因功晉升驃騎將軍,進封武安郡公。

武德四年(621年),段志玄跟從秦王李世民東征東都洛陽的王世充。在戰斗中,他一馬當先,孤身深入敵陣,馬失前蹄,被敵人所獲。敵人的兩名騎兵押著他,他忽然騰空而起,將兩人打下馬來,奪過戰馬飛奔歸來,敵人的數百騎兵尾追,卻畏懼他的勇猛不敢向前。破王世充、竇建德后,以功遷秦王府右二護軍,晉封楚國公。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發現他是秦王府勇猛將領,便賄賂以金帛,企圖引誘其歸順到自己的門下。他不為所動,拒而不納禮品,并將此事告知秦王,李世民對他更加信任。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中,段志玄與尉遲敬德共同參與討殺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事件。李世民即位后,遷左驍衛大將軍,冊封樊國公,食封九百戶。貞觀八年(634年),段志玄任西海道行軍總管,率軍征伐青海地區,他率軍追擊吐谷渾八百余里,一直到達青海湖地區,卻無功而返。因為父親去世,免職,不久再復職。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葬禮期間,段志玄與宇文士分別統領兵馬負責城門守衛。某日夜里,唐太宗分別派宮中使者到兩人的住所,宇文士開門放行,段志玄閉門不許使者進入,說:“夜里不允許開營門!”使者說:“皇上手敕在此!”段志玄說:“夜里看不清真假!”竟迫使使者在營門外等到天亮。李世民稱贊他:“此真將軍也,周亞夫無以加焉!”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封建功臣,封段志玄為褒國公,世襲金州刺史。貞觀十二年(638年),拜右衛大將軍,貞觀十四年(640年),加封鎮軍大將軍。貞觀十六年(642年)重病彌留時,李世民親臨其家探望,扶其后背流淚,并許諾封其兒子五品官。段志玄讓唐太宗改封他的弟弟段志感,太宗甚為感動,封段志感為郎將。段志玄病逝后,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陪葬昭陵,謚號“忠壯”。

貞觀十七年(643年),圖形于凌煙閣,位列二十四功臣第十位。凌煙閣成為后世建功立業的代名詞,李賀有詩曰:“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倍沃拘蟠?,有三子,長子段瓚世襲褒國公,官至左屯衛大將軍;其后代著名的人物有宰相段文昌、文學家段成式等。

二十四史中的《舊唐書》《新唐書》有傳。


作者單位:中共濱州市委黨史研究院(濱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濱州百名歷史人物》,略有修改。

責任編輯:王儀

網友評論